当宝宝吃饱时,每吸吮2-3次会咽下一大口,这样的动作会持续大约15分钟。若宝宝光吸不咽或咽得较少,则可能没吃饱。
宝宝吃饱后,会向你微笑,或者停止哭泣,安静入睡。若宝宝吃完奶后仍哭闹,或咬着奶头不放,那可能还没吃饱。
除了观察上述的食物摄入量外,还可以关注宝宝的身高和体重增长情况。若发现宝宝体重增长不达标、母乳喂养时每次吃奶时间少于10分钟、每天排尿次数少于6次或排便不规律等信号,可能提示奶量不足。
如果是奶水够通常要达到上述的标准,如果奶水不够孩子就会睡眠不足、大小便次数减少、体重增长缓慢、不能安静睡眠、频繁哭闹等情况。所以要从睡眠的时间、大小便的次数、体重的增长三个方面去做判断奶水够还是不够。
从短期来看,宝宝的小便情况可以反映奶量是否充足。宝宝在喂奶后总是无法获得满足感,也不能被喂奶安抚,同时每24小时的湿尿不湿少于6-8片(或者少于4-5片很重的必须换掉的尿不湿)。
宝宝的大便情况也是判断奶量是否充足的指标之一。宝宝每天排便3-4次,大便呈金黄色、糊状。
一般情况下婴儿吃完一边的奶水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如若两边都吃完了婴儿仍然哭闹或咬着奶头不放,那可能还没吃饱。
乳房胀痛是奶量充足的信号之一。如果乳房不胀,或者宝宝吸吮时乳房不硬,可能说明奶量不足。
喂完奶后还能滋出奶,说明奶量足够。宝宝经常睡不踏实不一定是缺钙,饮食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缺。
有些患者可能会担心奶水不足,但实际上奶量是足够的。例如,有的患者吃奶的时候吃两口就往外拽,以为奶水不够,但吃完之后医生会告知奶量是足够的。
一般可以通常观察宝宝的吃奶反应、排泄情况、体重变化以及母亲的涨奶情况等来自测奶水够不够。具体方法如下:
1.吃奶反应:如果母亲的奶水足够,宝宝可以顺利吮吸到足够的母乳,吃饱后会自己停止吮吸。哺乳后宝宝安静,夜间不哭闹且不会过于频繁吃奶。
2.排泄情况:观察宝宝的大便和小便情况,若宝宝排便规律,小便次数正常,说明奶量充足。
3.体重变化:定期测量宝宝的体重,若宝宝体重增长正常,说明奶量充足。
4.母亲的涨奶情况:若母亲乳房经常胀痛,说明奶量充足。通过以上方法,宝爸宝妈可以更好地判断奶量是否充足,从而为宝宝提供更好的营养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