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柳州,历史悠久的城市名称探源
唐代柳州,这个名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据《旧唐书·地理志》所述,柳州得名于其州界柳岭。以下是对柳州历史和地理位置的详细介绍。
据史料记载,柳州“以州界柳岭为名”。柳岭位于柳州北面,唐太宗时期,取柳岭之名置柳州。这一地名反映了柳州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历史渊源。
在唐朝李吉甫所编撰的《元和郡县志》中记载:“贞观八年,改南昆州为柳州,以柳江为名”。这一记载表明,柳州在唐代曾经是南昆州,后因行政区划的调整,南昆州被改名为柳州。
柳江区位于广西中部,与柳州市同江同城。这里不仅是著名的“柳江人”古人类文化遗址所在地,还是柳州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3月,国务院批复柳江县撤县设区,柳江区正式挂牌成立。
柳州市,隶属于广西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北。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昆州(州治马平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南昆州为柳州,柳州之名由此而始。
柳州开元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距今约1300年。原址位于柳州市柳侯祠内,清末时毁圮湮没。新址选在柳州市都乐公园内重建落成,是广西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唐代柳州是一个重要的州城,管辖了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地。当时的柳州也属于南越国,后于元鼎六年设立潭中县,唐贞观八年改为柳州。
公元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设柳州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市。柳州市现辖4区6县,总面积1861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658.3平方公里,总人口360万,居住着汉、壮、苗、瑶、侗、仫佬等多个民族。
柳宗元被贬之柳州,确是今日之广西柳州。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历经十年永州之贬后,再遭贬谪至柳州。柳州建城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唐代柳州,不仅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更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通过对柳州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我们更能体会到这个城市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