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自大,一个源于古代的成语,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揭示了古代夜郎国国王的自大无知,更折射出人性的弱点。小编将从成语的起源、含义以及运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夜郎自大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该成语原指国土很小的夜郎国王自以为大,比喻人不自量力,妄自尊大。在句中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夜郎: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国土很小。 自大:过于自信或自负。
-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
西汉时期,汉使者出使西南夷,夜郎国国王问:“汉孰与我大?”由于夜郎国地处偏远,与中原地区交通不便,国王不了解汉朝的实际情况,以为自己的国家很大。这一事件成为夜郎自大的典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清·李慈铭《读郁永河〈采硫日记〉》:“郑氏虽夜郎自大,而奉明朔,厚礼宁靖王鲁世子,非唐末五代藩镇所及。”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夜郎自大这一成语,生动地描绘了人们盲目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形象。它提醒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不足,谦虚谨慎,不断进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警惕这种狂妄自大的心态,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