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水黄是怎么回事?
母乳性黄疸是婴儿早期较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生理性的。奶水变黄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以下将详细解答这一问题。
母乳性黄疸一般是指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的黄疸,2~4周达到高峰。患儿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
新生儿黄疸,又称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皮肤和黏膜变黄的现象。这是血液中的胆红素在体内积聚、沉积所致。新生儿黄疸极为常见,几乎每位新生儿都可能会经历这个阶段。
怎样判断新生儿黄疸类型?观察宝宝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例如,母乳性黄疸通常在母乳喂养后出现,病理性黄疸则可能伴随其他症状。
奶水是黄的怎么回事?在产后的不同时间段,乳汁的性状及所含的营养成分会有所差异。一般产后七天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由于含有胡萝卜素,呈淡黄色。
如果产妇奶水颜色发黄,但是量很少,并且有乳房胀痛,可能是乳汁淤积导致的。乳汁淤积需要及时处理,避免出现乳腺炎。
产后下面分泌物发黄可能是恶露不畅引起的子宫内膜炎或宫颈炎所致。恶露不畅导致子宫内膜炎或宫颈炎时,炎症因子刺激局部组织,引起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导致分泌物增多且颜色异常。
当明确为母乳性黄疸后,现不提倡停母乳。可以少量多餐喂养,按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肠蠕动,服用退黄中成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多晒太阳以改变间接胆红素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