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这个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爬行动物,因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药用价值而备受关注。它不仅有着丰富的别名,还承载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科学研究的价值。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壁虎的神秘面纱。
壁虎的别名众多,除了常见的“壁虎”外,还有“守宫”、“爬壁虎”、“爬墙虎”、“蝎虎”、“天龙”、“蝘蜒”、“蠦缠”、“壁宫”、“辟宫子”、“地塘虫”等。这些别名不仅反映了壁虎的生存习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壁虎的药用价值较大,其主要功效包括熄风镇惊、软坚散结、祛风止痛、清热解毒等。在临床上,壁虎可以用于治疗小儿惊风、中风瘫痪以及破伤风感染等疾病引起的抽搐,也可以用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壁虎的学名是蜥蜴,蜥蜴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许多种类。我们在家中常见的那种喜欢攀爬在墙壁上的蜥蜴,学名为Gekkogecko,属于壁虎科、壁虎属的动物。壁虎体型较大,体长可达30厘米以上,头长大于尾长。皮肤粗糙,全身密生粒状细鳞,体色有深灰色、灰蓝色、青黑色等,头、背部有深灰、蓝褐等颜色横条纹,全身散布灰白色、砖红色、紫灰色、橘黄色斑点。
壁虎是蜥蜴的一种,又称“守宫”。西南地区称其为“四脚蛇”、“巴壁虎”、“巴壁蜥”等。壁虎的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这使得壁虎能够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壁虎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主要产于广西、云南等地。全年均可捕捉壁虎,捕捉后除去内脏,拭净,用竹片撑开,使全体扁平顺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蛤蚧”。
壁虎在民间传说中有着吉祥的寓意。例如,在潮汕地区,壁虎被称为“钱龙”,传说钱龙叫7声家主人就要发财了。这种传说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壁虎的喜爱和敬畏。
壁虎作为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不仅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科学价值。通过了解壁虎的别名、药用价值、生物学特征以及民间传说,我们不禁对这种小动物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