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坍落度
混凝土坍落度是衡量混凝土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施工的可操作性和硬化后的性能。小编将深入探讨混凝土坍落度的相关知识,包括坍落度的测量方法、标准范围以及影响因素等。
坍落度适用于流动性较大的混凝土拌和物,其坍落度值不小于10mm,骨料粒径不大于40mm。对于坍落度不大于50mm或干硬性混凝土和维勃稠度大于30s的特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可采用增实因素法来测定。
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50164-2011),坍落度分为不同的等级。坍落扩展度法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坍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
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在50mm至200mm之间,具体数值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条件及工程要求。在一般的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混凝土坍落度为150mm左右,这个数值可以满足大部分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低于C50时,坍落度应小于180mm;
超过C50时,坍落度应超过180mm;
当低于40mm时,误差不能超过10mm;
超过100mm时,误差不得超过30mm。一般情况下,坍塌度在160度到180度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具体还要看泵送的高度是多少。如果泵送的高度小于30米,那么坍塌度可以维持在100度到140度之间。
依据《预拌混凝土》,当坍落度≤40mm时,允许偏差±10mm;当坍落度在50~90mm时,允许偏差±20mm;当坍落度≥100mm时,允许偏差±30mm。
坍落度的合格范围因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条件及工程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坍落度的合格范围可以归纳如下:
-大坍落度(≥100mm)混凝土的实测值的允许偏差是±30mm;
如要求坍落度是180mm,那么应该在150-210mm之间;
另外混凝土的和易性等应良好。混凝土坍落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效果。了解和掌握混凝土坍落度的相关知识,对于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