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天的临近。它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尤其在黄河以北地区,寒冷程度尤为显著。
1.1由来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中提到:“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句话揭示了“大寒”的由来,即寒气到了极点,因此称为“大寒”。
1.2含义
大寒,顾名思义,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虽然冬至节气是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的时候,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却是在冬至节气以后的小寒、大寒节气,尤其是大寒节气。
2.1寒潮频繁
大寒时节,寒潮南下频繁,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2.2气温低
大寒期间,北方地区气温已经非常寒冷,尤其是黄河以北的地区,气温更是低至零下十几度。
3.1鸡乳
大寒的第一候是“鸡乳”,意味着天气寒冷,鸡开始孵化小鸡。
3.2征鸟厉疾
第二候“征鸟厉疾”,指的是大寒时节,鸟类活动加剧,鸟儿们为了寻找食物而更加忙碌。
3.3水泽腹坚
第三候“水泽腹坚”,表示大寒时节,水面的冰层已经非常厚实。
4.1尾牙祭
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我国南方一些地方,特别是在农村,会有尾牙祭的习俗。尾牙祭是感谢神明和祖先保佑一年丰收,同时也是对员工的感谢。
4.2祭灶和岁除
大寒期间,还有祭灶和岁除的习俗。祭灶是为了感谢灶神保佑家庭平安,岁除则是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寒,虽然寒冷,但也蕴含着生机与希望。它标志着冬季的结束,春天的临近。在这个节气里,人们期待着春天的到来,期盼着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