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界定标准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大厦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多少层才算高层建筑呢?小编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楼层数量的界定
1.低层住宅:楼层数量在1到3层的建筑物属于低层住宅。这类住宅出行方便,无需等待电梯,遇到紧急情况也能迅速撤离。离地面近,更亲近自然,适合养花种草,尤其适合有老人小孩的家庭。
2.多层住宅:楼层数量在4到6层的建筑物属于多层住宅。这类住宅的平面布局类似于多层住宅,一梯两户,公摊面积较小。其特点是建筑容积率高于多层住宅,节约土地。
3.中高层住宅:楼层数量在7到9层的建筑物属于中高层住宅。
4.高层住宅:楼层数量在10层及10层以上,或者高度超过28米的建筑物属于高层住宅。在我国,6层及6层以上的住宅需要设置电梯,10层以上的住宅有特殊的防火要求。
二、高度与楼层的对应关系
1.住宅建筑:当建筑总高度超过27米时,该建筑就属于高层建筑。若为混凝土结构的民用建筑,则当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时,称为超高层建筑。
2.非住宅建筑: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者为低层建筑;高度在24米至60米之间者为多层建筑;高度在60米以上者为高层建筑。
三、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
1.早期高层建筑:在20世纪20年代末,巴黎市中心出现了24座60层的摩天住宅,可容纳四十万居民。随后,lanVoisin(瓦赞计划)计划将巴黎市中心全部推平,盖起高楼,形成了“光辉城市”。
2.现代高层建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高层建筑在各大城市中层出不穷。高楼大厦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展现了城市的现代化形象。
高层建筑的界定标准主要包括楼层数量和建筑高度。在我国,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米的建筑物属于高层建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在各大城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