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好大喜功”源于古代,最初用于形容封建帝王喜好扩大疆土、炫耀武功的行为。如今,它更多地用来形容人们做事冒进、浮夸,只图大功而不计实际效果。
好:爱好,喜欢。 功:功绩,成就。
成语“好大喜功”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有喜好(好)的意思。喜欢做大事,立大功,现常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新唐书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彭尚书奏折》
成语“好大喜功”适用于喜光植物、海带喜荤等情境,也可用于姓氏。
《路史·前纪》卷四:“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 《新唐书·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屠,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成语“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铺张浮夸的作风。
好大喜功:[craveforgreatnessandsuccess]原指封建帝王喜欢炫耀武功。现指一心想干大事,贪大功。亦形容铺张浮夸的作风。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欲无夷狄,是皆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之过。——宋·朱熹《郑公艺圃折衷》
“久久为功”意为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在古人看来,美好的品行离不开坚守。自我约束乃是儒家颇为注重的一种德行修养,唯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将美好品质融入日常行为,方能成就大事。
“好大喜功”这一成语,既揭示了古代帝王扩张疆土的野心,也反映了现代人追求成功的心态。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实际效果,避免陷入浮夸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