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以下是如何具体推进科技创新的详细指南:
1.构建三位一体推进模式 科技创新战略必须嵌入地区发展基因,构建“规划牵引—平台支撑—要素集聚”三位一体的推进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整合资源,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
2.解决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和协同创新机制缺失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进入体系重构窗口期,我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滞后,暴露出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协同创新机制缺失两大痛点。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和建立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
3.加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加强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能跳出重复投入的“内耗漩涡”,实现高校院所与企业的优势互补,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之间的关键链路。
4.培育科学文化,激发创造热情 在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群体中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从而凝聚强大的思想共识、形成优良的科学传统,以文化之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
5.发挥创新主导作用,推动产业创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6.建设创新联合体,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创新联合体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和组织模式。进入新时代,创新联合体的建设不应止步于推动一般的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还需顺应科技现代化对建设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新要求。
7.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我国科技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8.实施高能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行动 省科技厅将聚焦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高能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行动。强化能力支撑,聚焦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建设,强化产业需求对接,打通成果转化通道,深化产学研合作。
9.建立科技创新责任豁免机制 省级层面再“加码”,出台了“豁免”举措,这些都为科研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可以让大家更心无旁骛地创新。建立科技创新责任豁免机制,在履行勤勉尽责义务、没有牟取非法利益前提下,对科技创新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豁免。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具体推进科技创新,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